来源:搜狐焦点 2018-11-11 08:43:36 有效期至:2018-12-11 浏览:1674
★阅读声明:文章内关于户型面积的表述,除了特别标明为套内面积的内容外,所涉及户型面积均为建筑面积。
中国人到底会因为哪些原因买房?
我想,下面这8大理由所有人都应该会无法拒绝!
1、房子虽然是给人住的。
但它却代表了你的绝大部分身家。
在股市受过伤,转战楼市的人感受恐怕最贴切。
房子天然不可能是仅用来住的,否则为啥CPI不将购房纳入消费行为?
这种低频高值消费行为要求你仔细斟酌,买房时要考虑地段、户型、商圈、医院、学校等多重因素。
谁敢否认,当你在考虑这些因素的时候,不是以投资的理念来筛选房子的?
一旦选定,你将付出几十年的代价来供养它。
2、房子是一笔风险储备金。
当你有一套房子的时候,你会觉得底气更足,敢于尝试以往不曾有过的消费行为。
而当你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把房子卖了,能够瞬间扭转自己的困境。
这种情况很普遍,我本人就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
有创业的朋友通过抵押房子来获得**笔启动资金,经营出现问题也能以房子来周转。
当然当你家庭遭遇大病等不幸的时候,卖房子也是支持医疗的**一步棋。
3、房子与教育永远也分不开。
虽然现在我们试图努力避免人们过度因为孩子上学而追逐学校周边的房子。
但恕我直言,目前以及未来,还看不到彻底分离的可能。
从全世界来看,没有哪个名校周边的房子不贵的。
即使是那些租房即可入学的学校,周边的房子**的优势就是交通便利点。
仅仅是因为交通便利也会比较贵。
举个特别不恰当的例子吧,安徽的毛坦厂中学,那些镇子里的民房,大多数是自建的两三层的小楼。
稍微改造下,十几间的出租房一年就能贡献几十万的收入。
一所学校,就能让周边的居民靠出租就博得这么大的红利,更何况那些自带名校门票的房子了。
房子不能决定子女教育质量,但能提供氛围,仅仅因为这个原因,家长们也是乐于买单的。
4、绕不开的结婚生子。
网上有很多鸡汤,婚姻应该和房子脱钩,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越发骨感。
我们已经被现实训练得愈发务实。
没有房子啥也不会干,而那些真正敢于裸婚的人。
结果一般只有两个,一个是继续在底层挣扎,一个是双方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未来收入增长空间很大,房子已经提前预支了。
我身边有这样一个牛B的案例。
他是我媳妇单位的同事,双方都是不是本地人,也都没有房子,婚后也都没有房子。
从结婚到生子,都是租房过的,相当辛苦,我还挺佩服他的勇气的,他过得挺不容易的,孩子交给老家父母带。
如果要父母来北京帮他带孩子,他又实在负担不起租一套大房子的成本。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选择了迂回战术,考取了某中央事业单位的职位。
给孩子解决集体户口,自己也有职工宿舍,孩子能上内部幼儿园。
但整体收入有所缩水,未来买房也基本上没有希望。
但孩子能接受教育,恐怕也算是解决眼前的问题了吧。
5、房子看得见摸得着,踏实。
虽然是一堆钢筋混凝土。
但它是有证书的,70年不变,红本本攥手里很踏实。
虽然现在进入楼市时机不是特别好,买房带来的财富想象力也远比不上十年前。
但对以稳字为先的国人来说,除非有更优质的资产出现,否则买房不止。
6、房子也是脸面,代表的是你的成绩。
当你有套房的时候,你会发现身边的人都是羡慕嫉妒恨,别说,这种感觉真的挺不错。
买得起房的人,无论首笔资金谁出的,至少代表了你能够调动资源买房。
那些贷款买房的人,虽然不敢跳出去创业。
但大部分人会更加努力工作,收入增长幅度也很明显。
我是身边就有这样的案例,大学毕业五年,工资仅增长了一倍。
但自从买房后,两年时间内收入增长了150%以上,买完房后又想着买车,还想着买好车。
这不是收入增长带来的底气优势什么,房子倒成了驱动力。
7、不能落户的房子更值钱。
在中国,能随便落户的房子反而没人抢,不能落户的房子反而有人争。
原因很简单,不能落户的房子都在优质的城市。
即使是基于财务考虑,也是更优选择,未来不想呆了。
卖了也能轻松换套大房子。
8、租房和买房的差异。
租房说的再美好,人们仍然只认一点。
租房是为房东打工,买房是为自己。
高下立判,任何理由在这个差异面前都显得很苍白。